FAQ
常見問題


1. 生活中什麼能引起癌症?

到現時仍未完全掌握所有成因和風險因素,除遺傳因素外,一些物理、化學及生物物質已被證實會增加細胞基因變異的機會,繼而增加患癌症風險。
這些媒介我們稱為致癌物。

吸煙:研究顯示,吸煙者及二手煙民除了患肺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之外,他們患上其他癌症如唇癌、舌癌、口腔癌、喉癌、食道癌及膀胱癌等等的機
會亦比較高。

飲食習慣:常進食醃製及燒烤食品、多吃高脂肪食物及少吃纖維質,容易誘發胃癌、大腸癌及結腸癌。

環境污染:汽車及工廠廢氣、長期接觸一些化學物質如石棉,可增加患肺癌的機會;另外進食受工業污染的食物和食水,也可引致癌症。

運動:缺乏適當的運動可增加患大腸癌及乳癌的機會。

酗酒:長期酗酒容易患上肝癌或食道癌。

年齡:超過百分之六十的癌症個案都是發生在六十歲以上的長者身上。

曝曬:長時間曝曬可引致皮膚癌

其他:病毒及細菌感染、免疫系統失調及遺傳,亦可能與癌症有關。

2. 癌症的徵狀是什麼?

不同種類的癌症會有不同的徵狀,而早期癌症的徵狀並不明顯,所以平日應多留意身體變化(特別是持續的症狀)有機會及早發現癌症,就可能獲得更好的治癒效果。

身體出現腫塊

喉嚨及頸部兩側、腮幫子、鎖骨上、腋下、腹股溝,這些都是癌細胞轉移時容易腫大的淋巴結位置,可定期觀察留意是否有腫塊或隆起。

疣或黑痣明顯變化

有些人身上會莫名長出痣,江坤俊說,大部分是良性的,但如果痣呈現不規則狀、界限不明顯、凸起、滲出液體、潰爛、出血,就要小心可能是惡性的;
他建議以痣的中心劃十字,觀察四等分是否對稱;也可測量痣的直徑,通常小於0.6公分的痣都是正常的。黑色素細胞癌常見於四肢,因此痣長在
四肢比軀幹更需要留心;江坤俊曾遇過黑色素細胞瘤長在指甲下方,但因為容易誤認為是一般的瘀血、瘀青,很容易忽略。

持續性的消化不良、食慾不振、噁心嘔吐感

消化功能不佳,即使改善了飲食、補充了益生菌都沒效,且持續1、2個月以上,這時可能要懷疑是否有消化道相關癌症,建議就醫檢查。

持續性的聲音嘶啞、乾咳、吞嚥困難

當腫瘤侵犯返喉神經,就會導致聲音沙啞,包括甲狀腺癌、食道癌、肺癌等都有可能出現此症狀。

不明原因出血

腫瘤在體內增長時,會生成新的血管,這些血管是不成熟的、脆弱的,稍微摩擦到就可能破裂,導致出血;因此,若有異常的出血情形,就要留意是否可能是癌症導致。
 例如,咳嗽有血可能和食道癌有關;流鼻血可能是鼻咽癌;小便有血要當心腎臟癌和膀胱癌;大便帶血要留意大腸癌;乳頭出血可能是乳癌;停經後
出血可能是子宮內膜癌或子宮頸癌。

久治不癒的傷口或潰瘍

健康且免疫力正常的人有良好的自癒能力,以口腔黏膜來說,每3至7天就會換新;如果嘴破超過2週沒有痊癒,要小心可能是口腔癌;一般傷口持續
1、2個月沒有癒合,就要當心可能已經出現皮膚癌。

長時間不明原因體重減輕

癌細胞會吸取體內的營養,導致人吃不胖,甚至體重越來越輕。江坤俊說,不少女性發現體重減輕、吃不胖會覺得高興,卻可能因此錯失了早期發現
並治癒癌症的黃金時機。

3. 癌症有多少類型?

癌症可影響身體所有部位和器官,就著癌症發生的部位、期數、性質等差異,都有不同的治療組合和選擇。近年的個人化癌症治療,輔以基因檢測等技術,
有助提升用藥準確度,為癌症患者帶來治療新希望。

癌症可以癌細胞功能或者發源位置來分類。以下是癌症依據它們的組織來源分類的常用名稱。

惡性上皮腫瘤: 來源於上皮細胞(在皮膚以及各器官表面的細胞)的腫瘤。我們的消化道和器官也排列著上皮細胞。這是最常見的癌症類型,在所有被
報導的癌症病例中佔據80-90%。

惡性間葉腫瘤: 來源於肌肉,骨骼,軟骨,脂肪或者連接組織的腫瘤。

白血病: 來源於白細胞或其前體的癌症。既能形成白細胞又能形成血細胞的細胞位於骨髓。

淋巴癌: 來自於骨髓的細胞影響淋巴系統形成的。

骨髓瘤: 負責產生抗體的白細胞(B淋巴細胞或B細胞)形成的。

癌症數字分期(Cancer Staging) 第1期癌症:

腫瘤較小且尚未擴散/轉移(癌細胞可被定位、手術移除,大多數暫不需借助循環全身的化學藥物治療)

第2期癌症:

腫瘤較大但尚未擴散(癌細胞尚可被定位、手術移除,可能不需借助循環全身的化學藥物治療)

第3期癌症:

不斷增生的癌細胞撐破腫瘤,癌細胞因而擴散至腫瘤周遭的組織及鄰近的淋巴結甚至更遠處。此時癌細胞流竄於原始病原器官附近,
必需借助循環全身的化學治療藥物治療。

第4期癌症:

癌細胞擴散至距離原始腫瘤遙遠的器官及組織。此時癌細胞流竄於全身,必需借助循環全身的化學治療藥物治療。安寧照護將是治療選項之一。

4. 什麼是癌症數字分期(Cancer Staging)?

根據組織學檢查,醫生通常會從I到IV中選取一個數字來表示癌症的階段:
I為早期癌症;IV為晚期癌症,是評估級別中的最後一級。

第1期癌症( I):

腫瘤較小且尚未擴散/轉移(癌細胞可被定位、手術移除,大多數暫不需借助循環全身的化學藥物治療)

第2期癌症(II):

腫瘤較大但尚未擴散(癌細胞尚可被定位、手術移除,可能不需借助循環全身的化學藥物治療)

第3期癌症(III):

不斷增生的癌細胞撐破腫瘤,癌細胞因而擴散至腫瘤周遭的組織及鄰近的淋巴結甚至更遠處。此時癌細胞流竄於原始病原器官附近,
必需借助循環全身的化學治療藥物治療。

第4期癌症:

癌細胞擴散至距離原始腫瘤遙遠的器官及組織。此時癌細胞流竄於全身,必需借助循環全身的化學治療藥物治療。